公司动态

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

睡眠也要讲究“气象学”

睡眠也要讲究“气象学”

人类较适合生存的气象条件应该是什么范围?何种气候条件下,使人们对生活感到舒适且宜于睡眠呢?
人对冷热的舒适感,不能从单一的气温来表示。不同的人,因体质、皮肤和脂肪的情况以及所穿衣服的不同而感觉也不一致。为了研究人对气温的舒适感,必须考虑与气温有关的湿度、风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。
实感气温是以主观方法获得数据,即通过实验得出,在空气不流动和相对湿度**时较好感觉的气温作为舒适的标准,然后,求出同样感觉时不同的气象条件。其方法是,使人进入人工气候室(人工气候室内无风、湿度处于饱和状态),然后,改变气温,询问试验者,直至感到舒适为止。
然后,再至另一个实验室,不断地改变气温、湿度、风速,直至试验者在两个实验室内的温热感觉一样。根据试验,在冬季,实感温度17.2℃~21.7℃时,一半试验者感觉舒适;在夏季则为18.9℃~23.9℃。
试验显示,下列三种情况,试验者的感觉一样:气温在17.7 ℃,相对湿度**,风速0;气温22.4℃,相对湿度为75%,风速0.5米/秒;气温25℃,相对湿度20%,风速2.5米/秒。由于人们在上述三种气象条件下较感舒适,因而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较有利于睡眠。所以,睡眠的质量和时间除与住宅环境有关之外,还与寝室和被窝的"小气候"相关。
要科学睡眠,还须掌握睡眠中的气象学。寝室小气候有讲究。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,寝室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。睡眠时较为适宜室内温度在20℃~23℃,在20℃以下人就会因冷而蜷曲身躯并裹紧被子,但**过23℃就会蹬被子。
寝室光线的强弱对睡眠也有影响,照度在50勒克斯以上时,产生睡意的褪黑色素荷尔蒙受到光线刺激,就不易分泌出来,所以就会睡不安稳。当然过暗也不好。较适宜的睡眠亮度是能看清周围物体的轮廓。被窝里的小气候。
"被窝"虽小,却有自己的温度、湿度和气流。不同的"被窝小气候"影响着人们睡眠的持续时间、睡眠深度。能否迅速入睡与被窝温度关系密切。据研究,被窝温度在32℃~34℃时易入睡。被窝温度低,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,不仅耗费人的热能,而且人的体表要经受一段时间的寒冷刺激而使大脑皮层兴奋,从而推迟入睡时间,或是造成睡眠不深。
欲想在冬季早睡和睡得深,可使用空调、燃气、电褥子、热水袋等取暖设备先调节好被窝内的温度。被窝内相对湿度较好保持在50%~60%。但人在睡眠中因汗液蒸发,被窝湿度常常**60%,为了获得湿度较佳状态,晴天要多开窗通风,尤其是阴雨和降雪天气以后。若长时间阴雨或降雪,可以用空调除湿,或是室内增温达到降湿的目的。
被褥要经常晾晒,以保持干燥。再就是气流。被窝内的气流应有一定的速度,医疗气象*研究发现,较舒适的被窝小气候要求有每秒0.2米的微气流。
这么小的风速对人体近乎没有吹风感,调节起来比较困难。这就要求被子不要四处透风,也不要捂得太严。一般来说,只要睡眠时被子没有裹成“筒状”,被子与身体间有一定的空间,并且在肩以下垫被与盖被间留1~2处小小的缝隙,基本上就能达到令人体舒适的“微气流”标准。

kairuilaisi.b2b168.com/m/

返回目录页